找到相关内容74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鸠摩罗什寺举行为期49天的佛七共修法会

    意识、第七末那、第八识阿赖耶识,它们主要的职能是起了别和认识的作用,前六都以各自相应的认识器官为其活动的根据,并以相应的、幻现的外境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触、法为其认识的对象。第七是妄想心、贪著心、...的痛苦都可以归结到五蕴之苦。五蕴,是指构成人的五种要素和成份暨色、受、想、行、。我们念佛的人要牢记佛陀讲的八苦,不要互相之间结恩怨,大家的目的就是往生西方。   今天念佛打七就是认识我们的心是凡夫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2/0842307229.html
  • 略说百法明门论宗旨

    ,故五蕴无我。今分析一切法总摄于有八。其中对境认识而思维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。认识自我的是末那,这是错误的。还有第八识阿赖耶识,作为根本。不要错认这阿赖耶识是我。阿赖耶识一名阿陀那,经说...八心法为最胜,五十一心所法是与心法相应而起,十一色法是心与心所二位法之所现影,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是前三位有为法之分位差别,六无为法是四位无为法所显示。不是解释百法之各各如何如何,而是说明百法之中为...

    单培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647058.html
  • 唯识宗大义

    八识者:即第八阿赖耶识,第七末那,第六意识与前五。阿赖耶是梵语,此翻为藏,有能藏、所藏、执藏三义。能藏者,第八能含藏前七一切种子,如库藏能藏宝贝。所藏者,前七能熏发种子,以第八为所依,如...再将束之,不出“五法三自性,八二无我”之十个字。五法者:第一是相,有为无为,情与无情,三界诸法,形相各别。第二是名,依彼诸相,立种种名,相为能诠,名为所诠。第三分别,于前名相,思量识别,名相是所知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447684.html
  • 谈佛教般若宗之“空”与唯识宗之“空”的含义

    瑜珈师地论》等作为理论依据来表述宇宙间万有事物的原理:  世间万有的终极本源为“阿赖耶识”,亦名“阿陀那”,由阿赖耶识生出末那,以及六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(见《解深密经》心意识相...包括色、受、想、行、)都是因缘和合而生,没有其各自独立的体性;它们共同的体性为“空”,即“空”性。真空妙有是讲由这个“空”性生出宇宙万有。  龙树在他的代表作《中论》中体现了这些思想:  因缘所生法...

    止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854702.html
  • 末那在转凡成圣中的作用

    末那在转凡成圣中的作用 性 空   末那是八之一,八是唯识学的基本教义,即万有现像皆不离识,转识成智,证得二空所显唯识性。故所唯之法虽有无量种,但能唯之“”。只有此八。八中能使人为染为净主要是末那,可见末那对人生影响之深,转凡成圣功能之大,是它所不能及。末那既有如此能量,那么它的体相如何)如何使人为染为净?此即是本文所要论及的课题。   末那的概念   (一)释名:   末那梵语...

    性 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956527.html
  • 陋室杂谈(五)什么是心?

    说透,咱们就按六种心来讲。一、肉团心,这个大家都懂,我就不说了。二、集起心,集合诸缘传输种子,生起现行万法之心,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。三、思量心,念念坚执第八为我,恒审思量之心,是第七末那的别名。四...粗大的心识活动,有思量就一定要作意,要作意就一定会有断续。而第七末那所生的这个心是依他起性,只要心识生起了,就一直在恒思恒审,没有片刻的间歇,所以我觉得把这个心叫做审思心更合适些。前边集起心是发送种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0756709.html
  • 揭开生命的秘密

    亿计、万计的续集。   佛教中说,因为人体中共有九个“”,除了第九是毫无物质的“空相”(佛心)之外,其余八都是物质的“有相”一面。这八就是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(心识)、末那、...“有陋业”就是集与集之间的故事连接,自身体内的“第七”(末那)就是摄影师兼主管(很多人为了追求五欲享受,都只是懂得防范国家的法律,认为只要不被人看见,不落入国家的法律,就干什么恶业坏事都不怕,这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4957920.html
  • 莫为境转

    分明,内心中能断了第六的分别与第七的执着就行了。金刚经说:“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,即非菩萨”。这四相不外一个我相,有我则有对待的人,人不止一,为众生相,执我之见继续不断,为寿者相。四相起因于先有我相,我相是生于第七末那之执我,第六分别心又生于第七,六、七两,形影不离,狼狈为好,这是凡夫的通病,所以有四相就不是菩萨,若离四相,则心无挂碍,清凉自在。修到这种程度,必然八风吹不动,...

    刘承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1467178.html
  • 宗门心法不是有为

    六个,还有末那、阿赖耶识。大乘为什么要比小乘多两个呢?因为六识生起现行,必定有种子,第七就是持种,八是藏种子的田。这是大乘比小乘多两们识的理由。   小乘和大乘在量的方面,虽有轻重,但质的方面并无多少。何以见得呢?六不能延续有情生命,为要建立三世流转,小乘学者于六识外,立一细心。这表明小乘已有七个了。大乘说八个,或九个,都是阿陀那。阿陀那即是细心。而解深密经中,也只说七不道...

    震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2869348.html
  • 《人间万事》 阿赖耶识

    《人间万事》 阿赖耶识  星云法师  各位读者,大家吉祥!  “阿赖耶识”是印度的语言,中文的意义就是“我”的意思。人有八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、阿赖耶识。前七都有死亡、...上来,阿赖耶识比眼耳鼻舌身意先进入母胎;人死之后,阿赖耶识是最后离开的,它是我们生命的主体。阿赖耶识有四种比喻,恰好说明它的功能与特色:  一、阿赖耶识像一块田地:田地是生长禾苗的地方,播了什么种子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0869850.html